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图书馆学刊论文评语(大学图书馆学报期刊点评(5)

来源:图书馆学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09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每个年龄阶段读《红楼梦》,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。成年后读红楼的优势便在于可透视其中的人生百味。梅朵立足于文本细读,下笔时胸中有读者,贴心耐

每个年龄阶段读《红楼梦》,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。成年后读红楼的优势便在于可透视其中的人生百味。梅朵立足于文本细读,下笔时胸中有读者,贴心耐心,娓娓道来,通过解读《红楼梦》中人和事,将自己体验与领会的世间百态与读者分享。故在某种程度上,此书对《红楼梦》而言有传播之功,对读者而言有接引之功,善莫大焉。

此书书名灵感应来自辛弃疾《贺新郎》词中的名句: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情与貌,略相似。”道尽了青山与辛郎之间的心灵共通。《我见红楼多妩媚》,也道出了梅朵对《红楼梦》文本的心灵感悟和以《红楼梦》知音自居的心思。

梅朵是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书中文章有一些在《百家讲坛》杂志、《贵州红楼》等纸媒上发表过;在“红楼梦学刊”“红楼梦研究”等公众号上也发过不少;有一些收入“红楼梦学刊”订阅号第一部结集《微语红楼》书中;在“历史大学堂”开“林梅朵读红楼”专栏,每周一篇文。书中文章不是成于一时一地,而是多年来的生命积淀。

此书中,梅朵的关注点在“梦中人”和“书中事”。细致熨帖地把握人物心理脉络,是全书的基调。

“梦中人”从微观角度观照单个人物:

《妙玉:清高的底色是自卑》,对人物的乖张言行进行精细的心理解析;

《宝钗:她从不提修行》深入领略宝钗的内心;

《尤三姐:“情小妹”岂止死于情?》从整体人生道路选择的宏观角度看待尤三姐之死;

《小红:逆境如尘,我将它踩在脚下》《贾芸:你吃的苦,会铺成脚下的路》这两篇,彰显底层之人成功逆袭必备的心理素质;

《春燕:小丫头有大智慧》细细解说不起眼人物的大智慧和掌控人生的能力。

“书中事”从中观角度观照群体人物:

《那些黛玉的“影子”们》认为曹雪芹通过多写晴雯等影子人物,反复渲染、凸显林黛玉形象,可看出曹雪芹对黛玉形象的偏爱,言之成理;

《三个“二木头”》将迎春、王夫人、尤二姐并论,读之醇醇有味。

贴近文本,贴近心灵梅朵的语言已有自己的特色。因为眼光独到,所以时有警句。如:“她不提修行,更不出家,却早已‘莲塘无主自开花’。”(《宝钗:她从不提修行》)又如:“一场占花名恰似贾府微缩的命运,在热闹中恣意欢笑着,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,却忽然就散场了。叹息之中唯一慰藉的是,她们曾以最美好的姿态存在过。”(《那一场“占花名”》)体会深刻,悲天悯人。希望梅朵写出更多的解读经典的文字。

在曹雪芹的时代,写小说无助于科举,无益于谋生。曹雪芹倾注数十年的时间、精力、心血,乃因“有动于衷”,如鲠在喉,不得不奋笔书写对人生、对社会、对人性的认知、感悟、眷恋。同样,梅朵对《红楼梦》的赏析性解读文字也源自“有会于心”,不得不写。这样的文字,才能倾注写作者的生命体验,也才能打动阅读者的心灵。客观的世界中,有这样一些倾注作者主观深情的文字隔代相遇,代代传递,慰藉心灵,也是生命的幸运吧。是为记。

文章来源:《图书馆学刊》 网址: http://www.tsgxk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9/1144.html

上一篇:图书馆学刊期刊投稿(图书馆学报投稿)
下一篇:全国有哪几所院校(图书馆管理可行性分析)

图书馆学刊投稿 | 图书馆学刊编辑部| 图书馆学刊版面费 | 图书馆学刊论文发表 | 图书馆学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图书馆学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